绿色水稻生产现存问题及解决办法
绿色水稻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优先、质量安全”为核心,旨在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稻米产品。然而,在实际推广与实践过程中,受技术、经济、市场等多维度因素制约,绿色水稻生产仍面临诸多瓶颈,亟需针
绿色水稻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优先、质量安全”为核心,旨在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稻米产品。然而,在实际推广与实践过程中,受技术、经济、市场等多维度因素制约,绿色水稻生产仍面临诸多瓶颈,亟需针
现在打工工资涨得慢,家里开销却不少;种传统小麦玉米,一亩一年也就赚千把块,根本不够花。其实农村有种果树叫甜柿,亩产能到2000斤,管理得当赚钱比打工强,适合农村创业试试。
检测土壤性质通过专业机构或简易试纸测试土壤的pH值、氮磷钾含量及有机质比例。调整酸碱度:酸性土(pH7.5)可施硫磺粉或腐熟有机肥。增加有机质堆肥:将厨余、落叶、秸秆等混合发酵,制成腐熟堆肥,每年每亩施入2-3吨。绿肥: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1日讯近日,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里,农技专家把一批批特殊“益虫兵”——赤眼蜂蜂球精准投放到田间,以“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为玉米丰产套上“保险”。
每到夏秋交替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田里的青虫就开始频繁作乱。菜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这些“小绿虫”轻则啃掉叶片,重则一夜之间毁掉整块地。更让人头疼的是,很多青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普通药剂喷下去效果大打折扣。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青虫为什么年年防不住?
近年来,柘木镇紧扣农业生产关键节点,聚焦大豆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打造高标准单产提升示范区、推广先进种植模式、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信网8月15日讯近日,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青岛市即墨区的田野上腾空而起,将一个个内含“天敌克星”的“不倒翁球”和特制药肥精准播撒在玉米田间。这项创新应用的“天敌防治+一喷多促”绿色防控技术,因其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成为即墨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报道了,河南南阳内乡县植保站利用无人机投放“生物保镖”,实现“以虫治虫”。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其幼虫以水稻叶片为食,通过吐丝将叶片卷成筒状并潜伏其中取食叶肉,导致叶片形成白色条斑,严重时水稻田间呈现“白叶满田”的景象。该害虫具有繁殖速度快、迁飞能力强、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对水稻的光合作用、产量形成造成显著影响,轻则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曾几何时,农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作,是靠天吃饭的无奈与忐忑。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广袤的田野,科技赋能农耕,让古老的农耕文明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益处。
这是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的麦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饱满的麦粒倾斜而下,经过丈量、机收脱粒称重、水分测定、杂质率测定等环节,新品种的亩产达到了600多公斤,属于轻中度盐碱地的高产品种。
这是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的麦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饱满的麦粒倾斜而下,经过丈量、机收脱粒称重、水分测定、杂质率测定等环节,新品种的亩产达到了600多公斤,属于轻中度盐碱地的高产品种。
眼下,正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5月29日,融安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送农技服务下乡,科学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护,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为粮食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6月4日,记者来到弥牟镇狮子村,3000余亩水稻插秧正如火如荼进行。5台插秧机火力全开,每台日均可完成50亩左右,效率远胜人工,两周左右即可完成全部任务。“机插秧能精准控制行距与株距,利于通风、防病、减少蒸发,有效提高产量。”农艺师蒲理蓝说。
为有效遏制苹果蠹蛾对苹果产业的危害,提升果农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5月20日,西固区金沟乡邀请西固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在金沟乡马家山村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示范区进行技术培训,邀请辖区内果农参加此次培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缺苗断垄是常见难题。面对这种情况,传统补苗方式存在苗龄差异大、成活率低等问题。现代种植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弥补缺苗损失并保证群体结构稳定,实现亩产提升10%-15%的增产效果。
实现亩产2000斤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具有耐密抗逆特性的良种。黄淮海地区推荐种植登海605、MC670等经农业农村部备案的紧凑型品种,这类品种株高控制在2.5米左右,穗位高度90-110厘米,叶片夹角≤25°,可承受每亩5500-6500株的种植密度。东北冷凉区宜